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0:34 点击次数:67
上一节讲了《韵书》。《韵书》是诗词、对联的必备工具书,于诗词而言,《韵书》所起的作用更大,选择韵部、韵字,都需要这个工具;于对联而言,《韵书》所起的作用仅仅在于准确把握用字的平仄而已,因为汉字的平仄决定着对联的格律。今天只介绍平仄,对联格律下一节介绍。
目前诗词、楹联界施行双轨制,就是说喜欢古音的用古音,喜欢今音的用今音,但是不能混用。图片
一、今音
现代汉语把汉字分为阴平(一声)、阳平(二声)、上声(三声)、去声(四声),其中阴平、阳平为平声字,上声、去声为仄声字。青少年朋友,在普及普通话的今天,辨别起来并不困难。个别年龄大的朋友,如果生活在偏远地区,方言严重,又不懂普通话,那就有些困难了。记得开始学对联的时候,有个广东的朋友,不怕古音,就怕普通话,需要用今音分析平仄的时候,就急得骂娘,到处打听网络上有没有检测今音平仄的网站。当时真的没后,后来有了,只是不知这个朋友找到了没。
图片
二、古音
古音平仄的判定,一般以《平水韵部》为准。是不是有朋友会问:《词林正韵》呢?其实,《词林正韵》只是把《平水韵部》的韵部合并了一下,并没有改变汉字的平仄,所以还是以《平水韵部》为准。
《平水韵部》中,把汉字分为五个读音:上平、下平、上声、去声、入声。其中上平、下平为平声字,上声、去声、入声为仄声字。我们现代人学习起来,最大的困难是入声字,因为这个声部已经消失了,有关汉字已经归入了普通话的其他韵部。如果归入了普通话的上声或者去声,这个不要紧,反正都是仄声;问题是如果归入了普通话的上平或者下平,就有点小麻烦了,这样的字古仄今平,一旦弄错就会违反对联格律要求,属于“病联”。如何辨别呢?这个问题比较负杂,我们下一节另设专题专门介绍。
图片
三、几个问题
在阅读或者创作对联的过程中,有几个关于平仄的问题,需要给与关注:
1.一字多音。多数多音字,读音不同对应的字义也不同,所以要根据字义准确区分其读音,从而准确判断其平仄。比如:干
(1)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(杜甫诗句),此处的“干”为平声。
(2)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(杜甫诗句),此处的“干”为冲上的意思,读仄声。
(3)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(郑板桥诗句),此处的“干”为树干,读仄声。
图片
2.古仄今平。这样的字主要是上面所说的古入声字归入现代汉语平声字中的部分。比如:读,普通话为平声,古音为入声字,为仄声。下一节会详细讲述,此处不作详解。
3.不得混用。在同一个作品中,或者用古音,或者用今音,二选其一,一旦选定不能中途改道易辙。换言之不能一件作品中一部分使用古音,而另一部分使用今音。例如对联:
户侧风八面
窗前花一枝
这副对联的标准格律是:“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”。如果按古音,这副对联的格律是:“仄仄平仄仄,平平平仄平”,不合要求;如果按今音,这副对联的格律是:“仄仄平平仄,平平平平平”,也不符合要求。如果有人说:上联按今音、下联按古音读就是“仄仄平平仄,平平平仄平”,这就符合要求了。可是,古音今音混用是不允许的,所以这副对联属于病联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洞庭湖畔的守望:岳阳楼的诗意一天